2015年印度光伏发电量望增加到180万千瓦
恰恰相反,反腐,为的是人民群众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在经历连续两年下行之后,煤炭企业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有可能进一步显现。(二)进一步加强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张文学、张升、卜昌森等同志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提出了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观点和看法。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为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煤炭增值税长期高于全国工业产品平均税率4倍左右,企业总体税负水平仍难降低。煤炭企业税费负担重,税费重复征收的问题反映了多年,一直难以解决。这些思路、观点和看法都将对煤炭发展战略和规划、对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的途径、技术路线、发展方向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研究的启动年。同时,大家还认识到,煤炭行业进入四期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是10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作用的客观体现,对煤炭行业改革发展来讲,既是严峻的挑战,也蕴含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指导下探索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期货交易。
除关小上大、减量置换外,全省不再审批建设新的煤矿项目,停止审批年产500万吨以下的井工改露天开采项目。政企政事不分,权力设租寻租,甚至官商勾结、滋生腐败等问题,以致出现局部性的塌方式腐败,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全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全省经济发展大局。通过改革,强化对煤炭领域的权力运行监督。市场机制不完善、权力监督不健全。
鼓励省内煤炭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交换股份、赎买等方式参股、控股电力企业,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禁止煤矿非法违法建设生产。
建立煤炭监管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集煤炭生产、运输、销售、库存、价格等综合信息为一体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形成数据传输和共享机制,实现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现代企业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资源税改革政策,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煤矿安全要始终作为政府对于安全生产监管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并落实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现行安全监管体制和规章制度,增强监管力量,强化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对煤矿建设、生产全过程的监管责任。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全省在煤炭管理体制上存在行政干预过多、审批事项繁杂。对煤炭企业设置过多的生产经营证照,也是政府增加企业负担的重要方面,为此,将改革煤炭证照监管,煤矿企业依法申领的证照由六证减为四证,证照办理要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证照费用,以减少给企业造成的经济负担。政府要统筹生态恢复、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解决好资源开发主体灭失或急迫性的灾害治理以及跨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在2017年前基本解决现有采煤沉陷区受灾群众的安居问题。煤矿新建项目必须落实高标准的环境保护政策。
这样,国进民退、国有企业对煤炭资源的相对垄断的格局将打破。取消铁路运输计划归口管理,由企业直接向铁路部门申报运输需求。
五、煤炭销售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煤炭产品如何销售,企业有没有销售自主权,有关政府部门是否干预煤炭市场运作,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让企业真正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实体,就必须彻底放开煤炭产品的销售活动,实行煤炭产品交易的彻底市场化。全面落实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坚决取消生产、加工、交易、运输和消费等各环节设置的行政管理关卡,实现货畅其流。政府对煤炭企业干预的少了,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生产经营有独立的人权、财权、物权支配的自主权了,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必须靠市场来决策,企业必须依托市场发展了,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自然提高了。通过改革,革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六、打击煤炭领域的腐败现象山西省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主产区,也是多年来煤炭领域腐败的重灾区,甚至出现了省、地、县政府不同程度的塌方式腐败窝案,极大地影响了全省煤炭工业的发展,为此,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就必须用重力、下很拳,坚决打击煤炭领域的腐败现象。部门多头管理、监管方式落后。煤炭监管部门对企业超能力生产行为要予以严厉处罚,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领导和当事人责任。
煤炭行业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损害、环境污染责任追究赔偿制度。2020年前,除在建矿井投产新增产能,以及对现有少数生产条件好的矿井重新科学核定产能外,一律不再增加新的产能。
近日,山西省下发了《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从意见稿的整体来看,自始至终统领的核心内容是深化煤炭领域管理体制改革,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八、政府重点要做好的工作随着煤炭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根据意见及工作实际应做好一系列具体工作。
建立煤炭战略储备制度,探索价格发现和传导机制,产量的多少、价格的高低由市场来决定。各级行政机关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向企业索要钱物,坚决查处公职人员违规兼职、入股分红、充当保护伞等攫取非法利益行为,坚决查处打着各种旗号或通过暗箱操作要求企业进行各种名目利益输送的行为,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坚持企业自愿、市场主导,以产权为纽带,因地制宜地采取煤参电、电参煤、煤电互参等多样化的煤电合作模式,构建和谐煤电关系。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不断创新煤炭销售服务体制。通过改革,有效制约和严格监管煤炭行业的权力运行。
健全物流体系,完善物流规划,构建服务网络,鼓励大型煤炭生产、消费企业整合资源,积极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煤炭物流企业。一、政府对煤炭企业的干预减少政府对企业管理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管,甚至不问青红皂白,横加干预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
深化改革将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建设时间长,交通比较方便,各方面设施比较完善,是我国第二煤炭生产大省,煤炭行业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
完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和财务核算办法,使煤炭价格充分体现资源稀缺、安全生产投入和生态环境补偿等各种因素,实现煤炭成本合理化。继续推进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源头治理,严格查处未批先建等违规项目,严厉打击私挖滥采和超层越界开采等行为,严禁非法违法开采煤炭资源。严格控制煤炭的产能过剩。对煤炭企业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全面推进煤炭资源一级市场招拍挂,新设煤炭矿业权配置煤炭资源时,要依法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严格准入门槛,防止暗箱操作,努力实现资源收益最大和全民共享。
七、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煤炭生产,安全为天,不管怎么样改革、何时改革、在哪里改革,对煤炭这种高风险的行业都必须切实贯彻煤矿生产、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方针,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不能有半点放松。建立精干高效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安全培训、基础管理、隐患排查整改、应急救援等全部到位,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通过改革,达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对煤炭企业干预减少后,将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干预市场主体竞争。
深化煤炭领域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理顺与主管部门的关系,剥离其原承担的行政性职能。提高在资源配置、项目审批、矿业权转让、证照办理、设备采购、工程招标等煤炭项目建设生产各环节的透明度,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逐项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